从”校企合作”到”校地合作” 株洲引智开启”直通车”

10月25日至26日,由市经信委承办的工信部部属高校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带动了株洲企业的热情。通过各种渠道,株企全面对接院校,寻求合作机遇。

当前,经济发展的“竞跑”已非企业专属,而是区域与区域的“角力”。哪里能够最大限度地集聚人才、智力优势,哪里就拥有更大的发展动能。从“校企合作”到“校地合作”,此次对接,已然开启株洲引智“直通车”。

为株洲动力产业装上智力“翅膀”

以创新驱动,促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株洲谋划新篇,招才引智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章。

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路径,马上就干。市经信委充分整合资源,通过工信部在湖南唯一一名挂职干部——市经信委副主任李恒牵线,促成此次对接活动。

这也是为数众多的株洲高新技术企业心中所盼。

今年来,“企业帮扶年”活动办在全面梳理企业困难、需求时发现,“创新”课题如同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前一些企业在自主研发方面还面临资金、人才等压力,而部属高校已有成熟成果。借力高校进行研发,企业可更好地聚焦市场,实现优势互补。”李恒说。

直面企业创新需求,建立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校企深度合作,此次对接即是突破口。

这次,来株的工信部部属7所高校,均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材料、节能环保、光机电、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引领着国内高校科研方向,且成果丰富,与实际应用十分接近。更重要的是,与我市优势产业领域的匹配度很高。

校企联手,“一对多”照单“下菜”

对工信部7所部属院校的期待,令本埠诸多企业按捺不住激动。

市经信委前期收集的信息显示,报名前来对接的株企近300家,包括航空、汽车、轨道交通、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行业企业及部分行业协会。

在对接会现场,成果介绍尚未完毕,早已有企业来到高校展台前深度交流。

“异种金属焊接、激光焊接等,是公司目前的技术难点,刚好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这方面很有研究,想看看有什么合作的可能。”联诚集团地铁事业部的工艺负责人李香情说。

中车株洲所技术管理部对外合作与资源发展主管谢喆,与同事先后前往多家高校展台咨询:“我们重点关注目前行业最前沿的技术,看能不能用到下一阶段的产品中去,或者,通过某些技术的跨行业应用,实现一些新的突破。”

为轨道交通产业作配套的醴陵市万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出现瓶颈,无法达到市场要求。“看到北京理工大学有这项成果,我想跟他们建立合作。”公司总经理万文胜说。

这,仅仅只是开始。

“对接不是说我们摆个摊,有什么科研产品就‘卖’什么。”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赵轶杰说,通过这次活动,院校将了解株洲企业的实际需求,以便整合团队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照单“下菜”。

这意味着,传统的“一对一”式的校企合作,将变为“一对多”的合作:企业可打通与高校的横向联系,与多学院、多学科形成交叉联动,调动更多科研资源。

不仅如此,我市还将依托湖南股交所的股权众筹融资平台,以及市内各项产业发展基金,促成更多科研成果转化。

“根据这次合作的后效,我们会建立科技项目需求清单,开展更多形式的校地合作。”李恒说。
本文摘自: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记者
高晓燕 通讯员 李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