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回稳向好 起到有效帮扶作用

日前,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相关情况,并就热点问题答记者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外贸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进出口回稳向好、好于预期。1-10月,中国进出口总额达25.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政策起到有效帮扶作用

  今年以来,一系列稳外贸政策实施效果如何?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各项政策对外贸企业起到了有效帮扶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出口退税作用切实增强。今年足额提高1464项产品的退税率,2.5万家出口企业受益。提高退税办理速度,平均办理时间缩短到8天以内,进一步减少企业资金占压问题。

  出口信用保险功能充分发挥。前三季度,出口信保为近14万家外贸企业提供帮助,同比增长近28%,其中小微企业超11万家。

  外贸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全国已有近20个省区市建立了“信保+担保”融资模式,有效缓解了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题。

  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中国单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分别降至318美元和330美元。今年9月,中国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5.02小时和1.86小时,通关效率明显提升。

  政府公共服务持续改进。建立重点外贸外资企业直报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经贸摩擦预警和法律服务。商务部今年已为3万余家企业提供了法律服务,发布1500多条相关预警信息,外贸企业知晓案件平均时间较去年缩短了7天。

  出口产品转内销成效好

  在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面对外需变化,中国出口商品在开拓国内市场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李兴乾介绍,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以来,商务部支持适销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内市场,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转内销,稳定了外贸主体和产业链供应链,拓展了国内消费和产业升级需求,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李兴乾说。

  搭建渠道加快转内销。会同各地方陆续举办了步行街出口转内销系列活动,并通过商超订单直采、线上销售对接等多种渠道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组织国内采购商在广交会上采购外贸商品,各地方因地制宜支持企业拓展内销渠道。

  利用投资项目带动转内销。各地支持有实力的外贸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推动标准衔接促进转内销。扩大“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将“三同”产品的范围从食品、农产品拓展到玩具、家具、服装等消费品。对4130家外贸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外贸企业已开展出口转内销业务。

  李兴乾指出,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依然存在国内市场培育、品牌宣传推广、内销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和有关的行业组织进一步落实落细国务院各项政策举措,依托强大国内市场潜力和空间,促进内外贸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李兴乾说。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面对疫情冲击,中国外贸逆势上扬,这份成绩来之不易。

  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指出,中国进出口贸易回稳向好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二是稳外贸政策措施有力有效,三是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贡献外贸增量,四是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充分激发,五是线上线下展会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五个优化”“三项建设”任务并明确实施路径,推动外贸创新发展。

  “五个优化”即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优化国内区域布局、优化经营主体、优化商品结构、优化贸易方式。“三项建设”即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国际营销体系。

  据介绍,“五个优化”和“三项建设”是在多年外贸实践中探索和不断丰富完善的工作任务和手段,是推进外贸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动“五个优化”和“三项建设”的创新举措,将为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商务部将切实把《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做实做细,稳步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任鸿斌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需求大幅下滑,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外贸韧性足、潜力大,企业创新能力强,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任鸿斌说。(记者 汪文正)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