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领导敬酒遭扇耳光、业绩不达标被罚吃“死神辣条”……近期,劳动者权益被侵犯行为时有发生
职场霸凌咋界定,这个空白该填上了
阅读提示
员工在产假期间被要求每天手写销售心得、新入职员工因不喝领导敬酒被扇耳光、业绩不达标被罚吃“死神辣条”……近来,劳动者权益被侵犯事件不时发生。有律师介绍,当众侮辱、恶意中伤、无端谩骂、打压劝退等行为,都可以被认作职场霸凌行为。我国暂无相关法律明确界定职场霸凌行为,律师建议,应在立法层面对职场霸凌行为予以界定,并规定处罚措施。
近来,劳动者权益被侵犯事件不时发生。
8月24日,上海一家具公司要求一名员工在产假期间每天手写销售心得的内部邮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此前,员工因不喝领导敬酒遭扇耳光辱骂亦引发网络热议。
有律师介绍,当众侮辱、恶意中伤、无端谩骂、打压劝退等行为,都可以被认作职场霸凌行为。
从硬性奇葩规定到软性职场施压,职场霸凌行为近来花样翻新,数次引起舆论关注。
打杂陪酒成变了味儿的职场“潜规则”
澳大利亚某知名大学毕业的陈珂(化名)没想到,自己参加工作一年多,还常被同事当成“佣人”呼来喝去。自打去年入职后,陈珂就变成了部门“饮水机管理员”,帮老员工接打热水、收发快递成了家常便饭。
2019年4月,陈珂入职北京一家小型互联网创业公司。进公司后她发现,自己总是被一些老同事要求端茶递水,一年多过去了,这些人使唤自己越来越成为习惯。就在最近,陈珂因为手头工作忙委婉拒绝了帮同事拿快递的请求,对方竟然直接向自己发起火来。
“他们说这是堂职场必修课,提醒年轻人别心高气傲。”陈珂感到委屈,“帮忙拿东西算是情分,但是他们命令的语气让我无法忍受。”
对深圳市某国企职工李末(化名)而言,陪领导喝酒算是一门职场进阶课。
在经历入职一周的培训后,领导带刚入职的同事们吃饭。同事们都逐一向领导敬酒,李末以肠胃不适为由只能以茶代酒,当场没有人表达不满。
接下来的一周,李末发现身边的同事都开始逐渐疏远自己。察觉情况不对后,在最近的一次饭局上,李末主动向领导敬了酒。
“我的第一份工作,本来满怀抱负想大干一场,现实中却必须曲意迎合,时刻提防着自己被孤立。”李末对记者坦言。
一些行为严重侵害人格权
李末也有疑问:“这些行为仅仅让我心情不爽,并没对我造成如降薪、调岗等实质性的伤害,还算个事吗?”
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杨保全说,受到职位高者无端指责谩骂、同事的排挤与孤立、言语威胁、当众侮辱、恶意中伤、性骚扰、上级利用职权对属下员工进行报复性的调岗(跨地区)、降职降薪、惩罚性罚款、扣发工资奖金、打压施压劝退等行为,都可以被认作职场霸凌行为。
“跟直接损害劳动权益的行为相比,这类因职场文化引发的霸凌行为看起来并不严重,但长远来看,对这类行为的漠视,不但会让员工长期处于精神疲惫的亚健康状态,更有可能让施暴者变本加厉。”杨保全提醒,职场霸凌借由权力滥用与不公平的处罚,极易使员工感到受挫、被威胁、羞辱、被孤立。
除了变味的企业文化外,一些奇葩规定导致的霸凌行为亦屡见不鲜。
因业绩不佳,成都某公司业务部7名员工近期接受了吃“死神辣条”的惩罚。结果,两名女员工吃进了医院。
中友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孙明认为,这些看似奇葩的企业规定,其实已经涉嫌违法。
“未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和公示,仅单方面告知的职场规定,不具备法律效应。”夏孙明表示,类似职场上的“体罚”或称为之“变相体罚”“恶搞”等行为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人格尊严、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劳动者可以提起侵权诉讼。
“职场霸凌行为或多或少伴随着暴力及言语侮辱等,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人格权。”夏孙明认为,2021年1月1日即将实施的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为此类霸凌行为划上了法律红线。
被霸凌劳动者如何勇敢说不
你遭遇过职场霸凌吗?在微博一项12508人参与的调查中,7025人选择了“有过,职场霸凌很常见”。评论区里有网友留言“控诉”:“被穿小鞋”“劳动成果被冒名顶替”……
面对职场霸凌,许多人选择隐忍。
“职场霸凌行为频出,一方面反映了一些用人单位的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劳动者的一味忍让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此类行为的发生。”夏孙明认为,面对职场霸凌,劳动者要勇敢说“不”。
“遇到职场霸凌,维权时首先要收集证据,证据包括:书面材料、电子邮件、微信QQ等对话记录、电话录音、现场录像、证人证言等。”杨保全说。
“如果遭遇民事侵权行为,可以直接到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杨保全说,“如果身体受到轻伤以上伤害,遭遇猥亵、诽谤等行为,对方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可以直接到公安机关报案。”杨保全提醒,劳动者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事件中,当员工杨某勇敢站出来后,8月24日0时,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官微发文回应称,对相关责任人做出警告、扣绩效工资等相应处理。
8月27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声,表示拟建立银行业从业人员禁入黑名单。
“我国暂无相关法律明确界定职场霸凌行为,这或许会让施暴者钻了空子。”杨保全建议,应在立法层面对职场霸凌行为予以界定,并规定处罚措施。(记者 赵航 乔然)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