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寓“劳”于乐 寻找学生劳动教育的株洲“路径”

株洲日报记者 侯德怀 通讯员/匡静璇 吴敏

超长寒假宅在家,学习之外还干些什么呢?体育路中学86班的毛思倩同学每天除了在家里拖地洗碗,还津津有味地练习半个小时的水果摆盘和剪纸。“我劳动,我快乐”是她最开心的宣言。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中,株洲各学校将如何在劳动教育这一课程上施展身手,更好培养孩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呢?记者对城乡部分校园进行走访。

寓“劳”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景弘中学每年组织一个年级1000余名学生,前往攸县网岭镇罗家坪社会实践基地,在进行拓展训练的同时,体验除草、种菜、磨豆腐、撑竹排、捕鱼等一些劳动项目;或是参观万利隆蛋糕烘焙车间,体验糕点DIY制作的快乐。该校党委书记邓春林坦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寓“劳”于乐,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是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的有效手段。

体育路中学校长曾文秀也有相同的感受。该校自2014年起,组织在初一年级开设剪纸社团课,在初二年级开设插花艺术、特色美食、废物利用等综合实践课程,积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我劳动,我快乐”的思想意识。“全校24个班,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参加上述社团和综合实践课程。”

白关中学是省教育厅公布的全省19所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场之一。该校在学校围墙内,开垦出一块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农场,分成70多块土地,备有锄头、簸箕、镰刀等劳动工具,学生每周都有一堂劳动实践课,自己选择在土地上栽种花卉、蔬菜或果树,自己浇水、施肥、除草和采摘;收获的蔬菜等还可以卖给学校食堂,收入用于补助贫困学生,学生们因此干劲十足。

以身作则,家庭培育至关重要

何家坳小学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工作重心。开学后将分年级出台劳动清单,例如家务劳动、保洁劳动、种植蔬果;计划在校园里开辟10多个2~3平方米的种植园,作为一些班级开展蔬果种植的试验基地;鼓励学生开展缝纫、烹饪等生活技能的学习;建立由学校和家长共同评价打分的考核体系,目的是更好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欧阳小珠校长认为,目前一些孩子缺乏劳动意识或是不爱劳动,在很大程度上与部分家长的溺爱有关,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怕累着孩子;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做事太慢,碍手碍脚;有的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被玩具、电视吸引,喊了几次喊不动就主动放弃。“家长不坚持、不重视或是方法不对,很容易导致孩子养成不爱劳动的习惯。”

栗树山小学在疫情防控期间,倡导广大家长手把手教孩子学习煮饭炒菜做面点,并在各个班级群进行晒图展示。刘玟艳校长总结说:“家长都很支持,一方面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晒在群里,让孩子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是在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将来可以更好照顾自己。”

市教育局学生工作科科长黄作军认为,家长认识到位、以身作则,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共识并且密切合作,是确保劳动教育课程落到实处的关键。“重点是要通过正确引导和督促,激发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主动萌发参与劳动的兴趣。”

来源:株洲新闻网